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到一段温暖的记忆??或许是某个母亲哄孩子入睡的画面,或许是两个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的欢笑。
最深处的大殿中,摆放着十二张石椅,呈半圆排列,中央空位预留。
座椅背面刻着名字:知夏、阿川、小满、林晚……还有许多空白待填。
“这是议会厅。”
随行的心理学家喃喃道,“但他们不需要开会。
因为他们早已达成共识。”
返航途中,林晚做了一个决定。
她将余生投入到“共感教育计划”
中,不再试图用科学解释一切,而是教人们如何重新学会感受。
她在学校里设立“静默课”
,让学生们每天花三十分钟什么都不做,只是坐着,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情绪的起伏;她建立“共感花园”
,种植能随人情绪变色的花卉,让人们直观看到内心世界的投影;她甚至推动立法,规定所有公共空间必须保留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无信息区”
??没有屏幕,没有广告,没有噪音,只有一片可供灵魂喘息的寂静。
十年过去,世界已截然不同。
城市不再以高楼竞争高度,而是以“共感密度”
衡量文明程度。
最宜居的地方,往往是那些灯光柔和、街道安静、人们行走时不低头看手机,而是习惯性地与擦肩而过的人交换一个微笑或点头致意的社区。
战争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最后一个武装冲突结束于八年前,双方指挥官在共感协调员引导下进行深度情绪对接,当加害者真正“体验”
到受害者家庭二十年来的痛苦与挣扎后,主动放下武器,跪地忏悔。
如今,那片战场改建为“和解森林”
,每年春天,双方后代都会在此种下一棵树,树与树之间用藤蔓自然连接,象征愈合。
科技并未停滞,反而迎来新一轮飞跃。
基于共感原理开发的“意识互联网络”
取代传统互联网,信息传递不再依赖代码,而是通过情感包络传输。
医生可通过共感直接感知病人疼痛的具体位置与性质;艺术家创作时,观众能在远处同步接收其创作时的情绪波动,实现“即时共情欣赏”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一变革。
仍有少数群体自称“清醒联盟”
,坚持认为共感是一种精神操控,剥夺了个人隐私与独立思考的权利。
他们聚居在偏远高原,切断一切外部通讯,依靠古老的文字与逻辑推理维持社会运转。
他们教育子女要警惕“情感泛滥”
,强调理性至上。
起初,主流社会试图说服他们,派遣共感使者前往沟通。
但每当使者靠近,联盟成员便会戴上特制屏蔽头盔,阻断共感信号接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