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时隔多年,陆询舟与李安衾再次共处一间房。
她表面故作镇定地点上一炷高香,而后对李安衾道:“香烧完了记得叫醒我。”
便上床补觉去了。
李安衾看着理直气壮地在教学期间睡觉的蒲学长,心里是无奈又好笑。
随手拿起书架上的经籍,女人坐在床边的胡椅上研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她便忍不住移开视线,观察起床上那人的睡颜。
陆询舟睡得很安宁,李安衾温柔地看着三十三岁的她,那人即使步入中年但少年气依旧不减,清朗秀美的眉眼如昨,端正的五官不笑时是肃冷的,笑的时候给人一种阳煦山立的感觉。
许久,当那柱高香烧完后,李安衾叫醒了陆询舟。
当蒲学长揉着惺忪的睡眼同公主殿下出现寺庙门口时,学生们已经全到齐了。
“明秋月。”
“在!”
“把同窗们的诗作收上来交给我,诗作被收上来的人就可以去老地方了。”
陆询舟口中的“老地方”
正是观音禅寺中的一处大堂,学生们在入口处取了坐垫,而后随意地在大堂内的木质地板上坐下。
李安衾和李轸坐在一起,她看着陆询舟一改方才在僧庐内的松弛,现下那人端坐在大堂前边的台上。
陆询舟接过明秋月交上来的学生诗作,她笑着谢过少女后便朗声喊了句“安静”
,大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今日我们讲的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史。”
“自古以来,文学很少不谈到自然,文人极少不歌唱自然。
纵观《诗经》中的先秦时代至我朝繁荣的诗词文化,我们可以发现,汉人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有安居之地,只有在自然中,才存在真正的美。”
“汉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起源于南朝。
然而在南朝以前,诗歌中已经有了对自然的吟咏,就比如我让大家多读的《诗经》。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诗经》吟咏的不是自然,而是‘自然物’,其目的不是为了专门吟咏自然,而是利用自然物进行所谓的‘比兴’。”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李安衾坐在台下,认真地看着台上温润如玉的学长对山水艺术进行独到的剖析,享受地聆听那清冽的声音中带着哀情吟诵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意最后落在“我心”
,离开了自然。
陆询舟又讲了楚辞汉赋中的山水文化,前者是幻想的世界,后者描写的自然范围又太过局限。
到了西晋时期,玄学盛行,诗歌中写的大多是一些虚无缥缈的语言。
山水田园的审美真正始于东晋。
她重点讲起这个时代的两位山水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和谢灵运,期间陆询舟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对于他们的文章诗句信手拈来,兼以后世文学大家的评说。
在这堂课的末尾,陆询舟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作为结束语: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