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鲁人抗齐,齐师战败撤退,之前邹子与齐侯在齐宫门前理论的“义”
与“不义”
,已不言自明,但并没见齐侯对田原这个“元凶”
有什么惩处。
那些在上书上签了名字,特别是跟随邹子去宫门前的士人们不免议论纷纷,故而今日辩诘就与“攻伐”
有关。
儒家以邹子为首,主张的是看攻伐符不符合仁义之道。
如先前山戎侵扰燕国,齐桓公为燕国伐山戎、征孤竹,便符合仁义之道,是义战。
如十几年前魏国伐楚,占大梁、取襄陵,如几年前赵国伐卫,如齐国去年伐燕,今年伐鲁,都是为了攻城略地,是不义之战。
墨家田襄子道:“听说这次齐国伐鲁便是以‘伐不孝不悌’这样的‘仁义之道’为名。
如果这次齐军攻打进了鲁国都城曲阜,平定了鲁国诸公子之乱,助鲁国立了新君,未取鲁国一城一邑,那么齐国此次伐鲁在邹子看来,是否就是‘义战’?
“可是这‘义战’与‘不义之战’,齐军都是一样地破坏鲁国城池,杀死无辜鲁人,让鲁国破败不堪,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先生所谓‘仁义之道’,不过虚浮之名耳。
“凡是攻伐,便无义与不义之说。
故而我墨家说‘非攻’,只有守国守城之战方为义战。”
邹子道:“不然。
昔者,‘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去民之灾,得民之心,即为仁义。
齐国伐鲁,若鲁人悦,箪食壶浆以迎齐师,便为仁义之战;若如当下,鲁人不悦,抗齐师于边邑,便非仁义之战。”
1
两位大贤就义与不义、攻与非攻辩诘起来,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道理。
崇信黄老的陶子行则秉持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认为穷兵黩武只会带来灾祸,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2
有一个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笑起来:“诸子谈论仁、义、道,说得着实好,可却不曾睁开眼看看这几百年来的天下大势。
当年周王分封八百诸侯,到如今尚存者不过二十许,几十载乃至百载后,又有多少?”
这年轻人的话引起一片骚动。
年轻人不理骚动的人群,昂然道:“日后天下必再归于一!
不征伐又如何归一?如今征伐之苦为归一途中之必然也。
因征伐之苦,用仁、义、道这些虚浮之理阻挠征伐、妨碍一统,便譬如虫蚁之欲撼巨木,不自量耳!”
大贤们皱眉,却没有人斥责这个年轻人。
辩诘便是这样,辩的是道理,不因辩者身份地位而有别。
这个年轻人大约习的是刑名之学或是游说之术,更甚或是兵家弟子,故而极力为攻伐辩解,但他说的天下大势,确实也有道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