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很多时候,故事强于画面,当然,构图好能够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对于一个电影来说,
最根本的还是故事。
娄烨、刁一男这些导演,他们的画面构图,景别上的选择,都很渣,不过只要故事不掉分,就能够让观众接受。
张艺谋的每一个画面都力求完美,但剧情薄弱,也难免被观众吐槽的厄运。
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审美风格,在表演方面,每个导演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话剧分别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冯小刚和姜文,徐科和宁浩,他们多多少少都有差别,差别就在表演的度上。
话剧最有范儿,
电视剧则要求贴近生活化,但还是要高一点,电影是一个国家影视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可以说,电影对表演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影视剧,在表演方面进步缓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霸主』,很多导演掌握了上层的资源,有意于此发展的年轻人难有机会。
娱乐圈很封闭,剧组也是师傅带徒弟,哪管你什么学历,要想进去,你得有人带你才行。
这就导致人才上升的渠道闭塞,狭窄。
所以,我们国家到现在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威风凛凛,而后少有走上去的;两天后,圈里冒出刘诗诗被强制补税的传言,令几位姐们儿哭笑不得;不就是想出手点股票嘛?
至于吗?
真正知道诗诗想法的,也觉得奇怪,
因为麻花如今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怎么会出手股份呢?
肯定是急需用钱,所以,补税是有可能的!
作为小剧场走出来的麻花团队,无论外表上看起来比德云社、赵家班之类“高知”
多少,但在其作品的底色和立意上,
都还是极度向着市场和庸俗妥协的。
看过三五场以上麻花剧场的朋友都该知道,媚俗、性擦边、无厘头、故事和人物的行为逻辑稀烂,几乎是存在于每一部麻花剧的普遍问题。
看一场麻花,和小园子里听一场郭老板的三俗相声,
本质上并无区别。
无非是麻花毕竟是戏剧打底,影版改编的完成度远好于纯跨界玩票的德云社罢了。
以电影作品而论,夏洛特几乎是麻花名作里最合适改编的作品,虽然前述的各色问题都有,
但其故事的工整度、对舞台感的不依赖度、魔幻与现实的平衡度,都在麻花剧中首屈一指,麻花用它开头炮,当然是综合考量后非常安全也明智的结果;即使如此,它还是在最后的收尾处遭到了极强烈的“三观质疑”
,
严肃电影评价与小剧场创作取向的天然矛盾,已露端倪。
而其他的麻花作品,则源于天然的“底子弱”
,在改编上存在更多的水土不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