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年长女性并不作为女性特征而存在,反而强化地位和权威,
比如各路嬷嬷、太后、老佛爷、老祖宗。
她们的行为其实完全换成男人也一样效果。
所以“女性”
概念并不是被剥夺了位置,而是从来就不存在。
年纪、辈分、资历,这些都比“性别”
来得更重要。
也就是说,女性角色甚至从来都没有独立存在过。
她们被视为家族繁衍生息的一个环节。
随着年岁和资历的增长,她们也会慢慢的占据核心位置。
但这一切,都是去性别化的。
用这个视角扩展开去,会发现所谓的年轻女性角色也高度单一化,
就是无穷无尽谈恋爱。
至于象男人那样从事某项事业并奋斗成功之类的戏码非常少。
女性区别于男性的那些话题,虚化、回避、视而不见。
所以连年轻女性的角色,也是“残缺不全”
的。
虽然观众,尤其女性观众喜欢看谈恋爱,
但要说她们完全不关心“做事情”
的戏剧,也是一种歪曲和贬低。
日剧美剧里面都有女性+事业的,同样蛮受欢迎。
所以说女演员被迫固守“少女话”
,本身就是文化的反映而已。
以中年女性为题材的戏应该有什么?
职场剧,家庭剧,
或女性剧。
但中国出不了朱丽叶比诺什,出不了妮可基德曼,出不了温斯莱特。
因为中国女演员人过中年后,接不到《浓情巧克力》,《时时刻刻》,《革命之路》,《朗读者》这样的剧本。
电影领域,我们这两年看到的,
好像也只有姚辰和马伊丽演的《找到你》。
有人认为是资本市场和观众口味决定的,也不全是。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产影视,对于这种类型片制作能力不够成熟决定的。
影视制作机构不全是傻子,这几年流量明星尬演的戏没少扑街,
难道他们不想尝试新类型吗?
这就是剧本创作和制作能力的问题,真要拍以中年女性为题材的戏,需要的创作能力和市场把控能力太高。
这有自己的工业逻辑,不是所有制作团队就能操作的。
以《前半生》和《欢乐颂》为例,
你要讲一个什么故事,能够保证市场和口碑买账,中年危机,女性独立,还是原生家庭?
事实证明这需要绑准社会话题,也是极难预判和操作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