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大学生,用四五年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尤其在八十年代,理工科的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也绝少有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到学校。
更可悲的是他们沿用着高中的思维,游在题海中,最高的希望是战胜同伴,取得高分。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基层,有太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而承担这些攻关任务的是一群“大老粗”
,他们中有高中学历的就算“高人”
了,周正就是这样的一位“高人”
。
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周正小时候已经没接触什么土地种植的生活了。
他很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去北京周边做过麦客,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机械。
感受到那些喝煤油的铁家伙,有着过人的神奇力量,可以让人省时,省力。
在海淀,大学多,科研机构多,但物理距离让他所在的村,与这些绝缘。
周正上高中时,看的科技含量最高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还是他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北京图书馆去借的。
家里人,周围的伙伴没有谁会对这些感兴趣。
成年后回忆起来,他觉得当时很孤独。
随着行政区划的发展,农民土地流失加快。
那时候,周正都已经转到唐山车辆段当上了工人。
他不知道的是,海淀的农民有太多人经历了时代的阵痛。
有些人当起了蜂农,有些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去了遥远的南方。
也有不少人直熬到拆迁,成了富翁。
翠姑就是这样的“富婆”
。
他周正呢?其实是钻进了一个壳。
的确,车辆段有很多待解决的科研难题,这里也有分配来的大学生。
有些是来“镀金”
的,入了党,提了干,就回北京去了,在机械局当个小官。
也有人是有一颗报国之心的,比如刘梅。
刘梅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分配到唐山车辆段,当工程师。
从理论到实践总会有水土不服的过程,这时候需要有人从旁相助,周正提供了这个帮助。
而刘梅也给了他回报。
“你们在高中学的物理,教材是沿用苏联的。
太陈旧了,早该淘汰了,搞科研,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刘梅既是发感慨,也是给周正指导。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周正开始从刘梅那里获取新知识,也把他多年在车辆段积累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与刘梅交流。
刘梅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一次,周正偶然发现扉页上的一行字:造世界一流的机车。
周正这一刻才明白了,人生需要有梦想。
然而,人吃五谷杂粮,无人可以免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