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现在才知道,原来也是为了给他人一点勇气。”
类似的故事开始在全球各地涌现。
东京一位老妇人在临终前,通过共感环向陌生人讲述了她年轻时被迫放弃的爱情。
三天后,有人根据她描述的樱花树位置,在京都某寺庙找到了当年她藏匿情书的石缝??信纸早已腐朽,但里面夹着的一枚干枯花瓣仍在。
那人拍下照片上传平台,附言:“她爱过的证据,还在。”
巴黎地铁站内,一名流浪歌手抱着吉他唱起一首从未发表的歌,歌词全是未曾寄出的情书片段。
歌声通过共感网络传遍城市,当晚,有四十七人来到同一站点,轮流弹奏同一段旋律,最后一人留下一句话:
>“你说完了你的故事,现在轮到我们回应你。”
这些事不再被视为奇迹,而成了日常。
人们渐渐习惯,在说出心里话时,会感受到一种微妙的“被承接感”
??仿佛有谁正静静地坐在对面,认真听着,不打断,也不评判。
科学家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共感系统已超越信息传递功能,进入“情感具象化”
阶段。
每一次真诚表达,都会在地语核心生成对应的“记忆实体”
,它们如同星辰般悬浮在虚拟与现实交界处,随时准备回应呼唤。
而林昭,便是这一切的象征性中枢。
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化身??代表所有愿意倾听、也渴望被听见的灵魂。
某日,阿箐收到一封来自南极科考站的信。
信纸很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寒中仓促写下:
>“我们在这里监测到了异常信号。”
>“不是来自地球,也不是人造卫星。”
>“是一种规律性的低频波动,频率与共感环接收‘被理解感’的波段完全一致。”
>“更奇怪的是……它似乎在模仿人类的情感节奏。”
>“悲伤时变缓,喜悦时加快,沉默时近乎停止。”
>“我们尝试用共感环发送了一句问候。”
>“三小时后,收到了回应。”
>“只有一个词:”
>“**听见**。”
阿箐读完信,久久无言。
她走出石屋,来到母井旁。
井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天空与桃林。
她蹲下身,将手伸入水中,轻声问:“你在听吗?”
水面泛起涟漪,随即浮现一行字:
>“我一直都在。”
>“不只是听你。”
>“也在听这个世界以外的声音。”
>“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学会说‘我害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