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首先在经济方面。
沙俄政府的反犹政策主要是对犹太人从事的职业进行再次的严格限制。
经过1861年在沙俄政府主导之下的改革后,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大批的工业化企业在俄国建立。
然而这些新兴的工业企业大部分都远离犹太人居住的栅栏区。
同时沙俄政府对犹太人在栅栏区以外的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使得犹太人很难在这些新兴行业中获得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沙俄政府还对犹太人传统的就业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对信贷行业从业资格条件制定苛刻的规定。
由于犹太人一直受到政府的歧视和限制,许多行业。
如政府公职、教授、军官,甚至农民都不对他们开放。
因此犹太人所从事的职业就集中在俄罗斯人眼中所有的低贱行业之中,如贸易中间人、信用借贷人及小手工业者。
据统计,在1818年就有85%的犹太人靠前述的三种典型的‘犹太人职业‘谋生[3]。
而在1881年之后。
沙俄政府对犹太人传统职业之一的信贷业的从业者进行了具体规定,要求从业者必须是东正教徒,因此传统的信贷业也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
20世纪初的尼古拉二世继承了其父的反犹经济政策。
由于二月革命对沙皇政权的巨大冲击,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正在快速地瓦解沙皇的**主义的政权基础。
因此,尼古拉二世采取了较之其父更为严厉的限制犹太人就业的经济政策。
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天然联系是更为严厉的反犹经济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社会文化方面,沙俄政府的排犹政策主要集中在民族与宗教文化教育两个层面。
第一,在民族方面,沙俄政府的反犹政策体现在限制、驱逐犹太人。
1882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内政部长伊格纳切夫颁布的就是严格限制犹太人的民族政策。
该法令更为严格地限制犹太人在栅栏区之外的居住权,禁止犹太人在栅栏区之外兴建新的居民点[4]。
这种限制政策一直持续到1914年。
在严格限制犹太人的‘区外活动‘的同时,沙俄政府还在1881~1914年之间实行了残酷的驱逐政策。
从1881年开始。
沙皇下令大量拆除原有的犹太人栅栏区,并将原先居住在栅栏区内的犹太人驱逐到更为边远、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地区,甚至驱逐出境。
这种大规模的驱逐和在政府默许下广泛的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相结合,使得大量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纷纷向国外迁移。
这股外迁势头一直持续了30年。
在这30年间,离开俄国的犹太人将近200万。
这次外迁运动导致了著名的第二次‘阿利亚‘。
第二,在宗教和文化教育方面,沙俄政府的排犹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强迫犹太人改宗和推行俄语一体化,以此来促使犹太人同化,而放弃犹太族属性。
东正教不仅是沙俄境内最具影响的传统宗教。
而且也是沙皇政权的基础。
别林斯基就曾说过?这个民族(俄罗斯)……坚定地支持上帝的教会,祖先的信念,毫不动摇地尽忠于正教的沙皇;它最得意的格言是我们的一切都属于上帝和沙皇‘由此可见,东正教对沙皇政权的影响非同一般。
正是基于此,沙皇实施了积极维护东正教的政策。
这种政策就包括强迫犹太人进行改宗的内容。
在此期间,作为‘异教徒‘的犹太人有许多被强迫改宗。
但是在限制与同化的反犹民族政策的共同作用之下。
也有不少的犹太人属于自愿改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