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她们现在有做乐器进口生意,主打还是护肤化妆以及服装,目前的模式是市场对某类产品有需求,她们就走出国门购入,回到国内再给有需求的客人,可以理解成是出国帮人买东西,跑腿赚点钱。
她们相当于中介,在国内帮人跑腿,到国外是正经花钱买东西的客人,花钱就有谈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进口生意让锦玲钱包鼓了点,已经准备在市里弄个店面自己卖,以后不用帮别人跑腿,可以为自己跑腿了。
进口还算顺利,出口暂时做不了,她们姐妹俩还没能力招揽人才自主研发新产品,自主研发不行,又没闯出大名堂,没有国内知名老牌会找她们负责出口。
现在国内肯定有牌子在做出口,她们没办法当他们的中介,她们可以当翻译,进口生意做起来了,她就和妹妹说培养专职翻译的事。
不能永远都“外包”
。
自家有翻译的话,也能接翻译工作赚点钱了。
王锦玲不反对,姐妹俩的公司到现在已经有五个专职翻译,两个是今年刚毕业的翻译学研究生,五人口译笔译都没问题,专业能力过硬,两个研究生在校期间就有跟着导师干活,新闻翻译、文学翻译、口译等等都有涉及,毕业工作完全没有任何不适应。
养翻译比较花钱,出一趟国,公司需要报销翻译的所有公事花销,又不可能天天出国,天天谈大生意,只能靠翻译养翻译,接想要出口单位厂家的翻译单子。
目前只接两门外语的翻译单子,均是热门外语,她们常去国家的通用语。
她和锦玲都有人脉,不缺生意,她的一些翻译朋友有单子,自己没时间做,会向客人推荐她们公司。
妹妹在市里收到翻译单子,她们自己公司的翻译没空,她会去找翻译朋友们,看看哪几个有空,有空的话单子交给他们做,互帮互助。
说起来公司五个翻译,全是通过王锦绣关系进入公司的,应该说是人脉,不是他们通过王锦绣进来公司,是他们被王锦绣的人脉介绍过来的。
没有她的人脉,他们不会愿意来没有名气的小公司,在他们眼里凑不齐十个人的小公司与小作坊无异。
前头三个翻译都是王锦绣在茶话会有过几面之缘的人,进入公司也就比毕业生早两三个月,王锦绣近两年事情多,今年就没去过莎娜家的茶话会,忙着备考,想要找翻译的事告知了吴卉吴晓君姐妹,她们姐妹给她介绍来的。
今年两个应届毕业生也是她们姐妹推荐过来的,这五个人完全有能力到更好的单位,走到更高的位置,选择她们姐妹公司是有很多原因的。
她们姐妹给翻译开的工资不低,再者,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而不是待在国内接待外宾。
学翻译的家里条件通常比较好,但也不是绝对的,五个翻译有家里条件很好的,也有一般的,毫无疑问,两种条件的人都想出国,背靠公司,公事出国,旁人没法说闲话。
大学生毕业,国l家分配工作住房的年代过去,毕业生能自主选择就业,吴家姐妹有带少数“意志不坚定”
的学生,他们都很优秀,只要是知识分子不受迫害的年代,他们都能有光明的未来,即使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学校老师也会为他们铺好未来的道路。
他们心思摇摆,不是很情愿端“铁饭碗”
。
这时候锦绣说要招专职翻译,她们就告知了这小部分摇摆不定的学生。
吴晓君比较了解王家姐妹做的生意,她对这些学生说的是,想要更多出国机会,想要更好的福利,可以去她们姐妹的公司。
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至少有两个答应去试试了,虽说不分配住房,但他们都是本地人,不缺房子住,先试试,不喜欢随时走人。
工作了一阵子都挺喜欢,打算长久做下去了。
两个领导平时见不着人影,他们仿佛是拿着稳定工资的自由职业者。
一个领导住在市里,要出国了才来找他们,找他们确定出国人员名额。
另外一个领导住得离公司办公室近,平常不会出现,单子截止时间前两天会来做最后审核。
做最后审核的是王锦绣,她的水平做翻译审核够呛,不过身为老板,总要对接到的单子负责,她大多时候都是坐在角落,边看翻译稿边翻词典,有不解的地方会问他们,确定没问题就走人了。
翻译工作并不算特别轻松,如果有喜欢颐指气使的领导,他们会很头疼。
现在工作的公司,没有领导成天盯着,能自由自在进行翻译工作,心情好,身体也变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