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还有一部分人则像桓谭,先为王莽效力,后来主动疏远,最终转入刘秀旗下;而王莽信任的侍中杜林,最后官至东汉大司空。
王莽当然尊崇儒学,他仿照周文王和孔子的“四友”
,为太子配置了“四师”
“四友”
“九祭酒”
。
“四师”
是前任大司徒马宫、原汉少府宗伯凤、博士袁圣、京兆尹王嘉;“四友”
是尚书令唐林、博士李充、谏大夫赵襄、中郎将廉丹。
这八人主要是具有儒家背景的高官、当世名士或名师,他们既充任太子官署的官员,也是太子的“导师团”
“交际圈”
;
“九祭酒”
则是九位“任课教师”
,其中六经祭酒均是一时名儒、谶纬名家,主要是今文经学经师,包括“讲《春秋》祭酒”
左咸、“讲《诗》祭酒”
满昌、“讲《易》祭酒”
国由、“讲《书》祭酒”
唐昌、“讲《礼》祭酒”
陈咸、“讲乐祭酒”
崔发4。
此外还有“师友祭酒”
,相当于“班主任”
,王莽很重视人选,特意派谒者持印绶带着专车去延请已经辞官的龚胜,龚胜婉拒不成,绝食而死。
剩下的“侍中祭酒”
“谏议祭酒”
,应该是“辅导员”
一类,史书未载人选,但也当是儒生。
由此可见,尽管王莽明确尊崇儒家,且获得大部分儒者支持,但并不存在一个行动一致的“儒家集团”
,儒者们各有立场、各有选择。
出仕的,有人真心相信王莽,愿意跟随他开万世太平;有人未必相信,但愿意投机,做一番事业或是博得禄位。
不出仕的,有人是与新朝改革的设计师刘歆早有过节,如龚胜;有人是忠于汉室,要当伯夷叔齐,如薛广;有人不相信王莽是圣王,不愿意跟随;还有人预判将来会天下大乱,不如远走避祸。
谁的判断力是正当的?
历史终会证明,并检验他们作为儒者的品质的成色。
现在,新朝显示了宏大的儒家开国气象,连皇帝都是儒者。
儒者的至高理想就是由圣人当王,这颇似苏格拉底所说的“由懂得统治的人统治”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哲人王”
。
就政治哲学的这一理想模式而言,的确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