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田况争辩说,饥民太多,军队远道而来,人少兵疲,于事无补,而且接待高官,“郡县苦之,反甚于贼”
12,最好把他们都请回去,由我来负责平叛,一定能平定。
田况的自信反而引起王莽不满,史书用了一个词“畏恶”
13,细玩其意,既有对田况能力的畏惧,也有嫉妒和自卑。
王莽于是派了个使者去接管田况的兵权,将田况召到长安授予职位,明升暗降。
自此,樊崇军再无对手。
10.赤眉军的胜利
始建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长安,宣平门外。
王莽正在雨中亲自祭祀路神,以饯别一支军队,为首的是太师将军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他们准备赴关东远征樊崇军。
王匡是王音之孙、王舜之子,还很年轻;廉丹是新朝老将,廉颇后人,经验丰富,两人位高权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寄予了皇帝一举荡平关东的厚望。
此番出征,不仅有军事意图,还要兼顾赈灾。
前些日子田况给皇帝的上书提到,洛阳以东每石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两千钱,来自关东郡县的报告上也惨痛地说“关东人相食”
。
因此,他们还要在关东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雨下得很大,把军人的衣服都淋湿了,给原本雄壮的出征仪式蒙上了一丝悲壮和不祥的色彩。
有老人哀叹地说,“是为泣军!”
14
但真正要哭泣的,其实是饥民。
王莽虽然取消了山泽之禁,打猎捞鱼不用交税了,但这实在是杯水车薪。
更荒诞的是,他派人到全国各地传授一种方法,据说把草木煮成酪能够充饥。
关东的饥民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出关的王匡、廉丹十万大军,又加重了关东的局势。
正如田况所预料的,大军所过之处,比流民更甚。
以至于关东有谚语说:
宁逢赤眉,不逢太师!
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15
王匡比赤眉可怕,廉丹比王匡还可怕,这个链条透露了廉丹的残酷。
但战争哪有不残酷的?这侧面反映了廉丹比王匡更像一名将军。
自四月出征,王匡、廉丹到了定陶,还没有与樊崇军作战,皇帝的诏书先追了上来。
王莽斥责廉丹,“可以怒矣,可以战矣!
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16。
这话说得很重,但其实就是催促廉丹尽快荡平关东,不要蒙上贪生怕死之名。
廉丹岂是贪生怕死之徒?但皇帝直接催促进兵,还是很严重的事情,他把诏书拿给自己的下属、将军掾冯衍看。
冯衍是汉元帝冯昭仪的兄长冯野王之孙,冯昭仪的孙子是汉平帝,算起来,冯衍和汉平帝是兄弟。
因此,冯衍对王莽是很抵触的,看到诏书,就劝廉丹不要出战,而要拥兵于大郡,招降纳叛,以待时变。
廉丹不敢,大军继续前行,到了睢阳17,冯衍又一次劝说廉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延宕就没有机会了。
廉丹最终没有听从冯衍。
他与王匡在冬天时抵达有盐亭,就是改名前的无盐县。
这里已经被一名叫“索卢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