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太子监国,非同小可,正需借此大典正名分、定人心。
若因所谓‘励精图治’而简化祀典,岂非本末倒置?内阁已有决断,当尽快推行才是。”
父子二人一唱一和,试图凭借其内阁首辅的权威和资历,牢牢主导此次召对的进程和基调,将释奠之事定性为必须隆重举办的既定事实。
徐阶与李春芳交换了一个眼神,徐阶出列,从容反驳。
“严阁老重视礼制,心意自是好的。
然老夫以为,当前重中之重,确在于‘励精图治’四字。
陛下诏书期盼‘天下焕然一新’,此一新之气象,首重实效而非虚礼。
释奠先师,心意到了即可,仪典规模不妨酌情从简,将节省之人力物力,用于切实推行新法、抚恤百姓,如此方不负陛下重托,亦真正契合先师仁政爱民之本意。
人心之稳定,在于民生之改善,而非仪典之奢华。”
李春芳也补充道。
“徐阁老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见。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若因筹备盛大典仪而耗费过巨,延误新政,反倒不美。”
双方意见截然相反,一方强调礼制象征意义,另一方强调务实治国,争论的焦点看似是释奠的规模,实则关乎监国初期政务的导向和重心。
裕王听着双方的辩论,感到一阵无奈和困惑。
他本能地觉得徐阶等人说得更有道理,但严嵩父子占据首辅之位,所言又打着维护礼制纲常的旗号,一时难以直接驳斥。
他试图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二位阁老所言皆有道理。
释奠之事,确需举行,以示尊崇。
然徐先生所言节省开支、注重实效,亦需考量。
不如……”
没等裕王说完,严嵩似乎不愿在释奠的具体细节上过多纠缠,忽然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根本、也更敏感的方向——变法的领导权问题。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重。
“殿下,释奠之议,可容后再细细斟酌。
老臣另有一事,关乎变法之根本,不得不奏。
如今新法推行已有时日,然观其架构,多以钦差、协办之名行事,如张居正张大人,虽才干卓著,日夜操劳,然其名分职权,终究未正。
于江南一地尚可勉力支撑,若欲推广至全国,则名不正言不顺,恐难令行禁止,易生掣肘。”
严嵩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提出了他的核心建议。
“故老臣恳请,当此监国新政之初,应即刻厘定变法之常设机构,正名与实!
臣建议,可由内阁牵头,选派重臣,分赴各地,独当一面,专责督导变法事宜。
地方一切变法相关事务,皆由该大臣统筹,遇有重大难决之事,则报至内阁,由我等阁臣先行拟议,拿出条陈,再通过朝会或如眼下之召对,报请殿下最终圣裁。
如此,则权责分明,上下通畅,新政方可雷厉风行,遍行天下而无阻。”
此言一出,平台上顿时一片寂静。
徐阶、李春芳等人面色微变。
严嵩这一招,极其高明且厉害。
表面上是为了提高变法效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