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一败涂地”
来形容黄垒这次转型导演,一点不为过。
按理说,黄垒作为电影学院老师又是妥妥的一线演员,无论是理论知识和流程实践,都是转型导演里最具基础的。
简单来说,黄垒转型成功当好导演的几率是最大的。
但市场就是啪啪打脸。
当媒体聚焦导演转型,要说些什么?
还是去讨论他们的初衷吗?
意义不大。
任何转型都绝非导演自发的玩票行为,而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游戏。
“演而优则导”
的背后,拍电影这样的商业行为,
于要转型的演员来说意味着冒险,意味着可能的失败和人设崩坏。
国内的电影市场,近两年经历了极速前进和激流勇退,2015年的繁荣和17年的惨状形成鲜明比照,也反映出这两年高速发展夹带出的种种问题。
演员转型导演背后,
其实是市场试水成本低造成的。
前有票房小霸王,谁不想试一试?
中国目前在导演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切换中,并没有形成稳定良性的发展形式。
在多数演员转型后取得的远远大于演员时期的名声和财富时,
“当导演”
变成了一个人生路上更进一步的捷径。
演员有常规的社会角色认知,当了导演的演员就不一样了。
这些大咖大碗们转型导演后青睐的题材几乎清一色的中小成本的都市题材;纵览演员转型的导演,其实在题材选择上都有趋沿性。
电影是导演个人作品,很多时候传达的是导演的思想与见解。
电影是导演对世界表达的方式,选择拍摄什么、如何拍摄,日后作品在市场上有何反馈,都是导演在意和需要把控的东西。
据孟轻舟所知,转型导演一般涉猎的题材多以喜剧为主,其次就是文艺电影;在中国,题材是阶段性流行的。
从青春片到喜剧片,都有几个领头羊式的电影拉开了观众观影喜好的序幕。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内喜剧电影是最容易实现商业价值的题材。
徐峥因为不甘心只做演员,转型拍泰囧、港囧,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徐峥都尝到了甜头。
即便是港囧的口碑在上映时期并不如意,但似乎并不影响票房的稳步前进。
同样选择喜剧题材的还有大鹏、邓超、王宝强、陈思诚等,无论在艺术成就上如何,四人都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而今,大鹏、邓超、陈思诚都新电影都排期在列,可见当导演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
。
要说转行做导演,还得追溯到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国人开始聊“情怀”
,似乎就是这部电影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