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他未必能从前人作品中得到多少精神熏陶,学到的更多是作文方法。
简单地说,他就是奔着学习怎么写文章、考进士而去的,就是为了应试。
没有亲自试过,杜中宵是不会相信两种学习方法有那么大区别的。
直到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里,行走于颖水之滨,心之所念,高歌《离骚》之《渔父》,至结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一时四周俱静,神魂不知所属,不知不觉泪下,才猛然惊醒。
古人讲读书环境,读书不是念书,文章注重韵律,都不是没有来由。
读书而忘情入神,都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反应,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神相通。
杜中宵知道不是自己那块材料,他需要的不是书中的感悟,而是书中的知识。
从那之后,杜中宵老实操起自己前世的习惯,把书分为教材和娱乐两种。
他要的不是成为一时大家,多半也成不了,他要的只是做出合格的文章,老老实实考个进士。
明白了这其中的区别,杜中宵再去看《赋格》、《诗格》,便就豁然开朗。
按着这些,学着去做锦绣文章是不成的,大多一辈子也难有突破。
从这里面学出来的,多是四平八稳,能做文章而已,简言之就是套路。
真想做文学大家,是不应该读这些的,有才情的自己总结出来的比这强得多。
这种学习方法才是杜中宵熟悉的。
前世从一入学,便就有各种作文参考书,分门别类,什么样的作文该怎么写,什么年级该写哪些内容。
按部就班的教出来,都能写出意思通顺的文章来,但天才文章就难得一见,纵然灵光一现也被各种套路磨掉了。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最容易写出合乎考官要求的文章来。
真宗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其省试之赋就名重一时,警句为人传诵。
到了殿试,连考两次,都是第一,所作《有物混成赋》被认为进士考试的范本。
此时科举与后来越来越向八股文滑去不同,有的人真的就是无可争议的状元,考多少次别人都比不上。
这种人物的文章,是从《赋格》、《诗格》学不来的。
杜中宵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去考状元,他也知道自己考不上。
这个时候正是文学大兴,各种名家辈出的时候,跟他们去比临试能力,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杜中宵想得很清楚,自己只要中进士就好。
好在科举三甲难求,进士相对来说还是容易得多。
特别是与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之后,诗赋不再重要,专注于经义,越来越向八股靠拢比起来,现在好考得多了。
杜中宵研究过,只要文章言之有物,语句通顺,没有杂犯,几乎肯定可以过省试。
自己的父亲杜循省试落第,便是三样都犯了,诗赋出韵之处就有几处。
他不但落第,还受到惩罚,后边的数届科举都不能参加。
正是因为如此,便不再折腾科举,安心做生意去了。
如果前世知道现在进士的要求不过如此,杜中宵能够笑掉大牙,这也太简单了。
自己设身处地,才知道并不简单。
小小临颖县里,实际上连科举涉及到的教材都买不齐。
每次省试近万举子,其中能够通读教材的就没有几个人。
在这个基础上把文章写出花来,天下能有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