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苏颂和杜中宵对视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刚才杜中宵的意思,就是说这样办喜事,晚上看起来难免鬼气森森。
没想到陶十七把这话直接说出来,喜宴之上怎么好提这些?
见陶十七兴致勃勃地还要说,杜中宵道:“我们这附近办的是村社,按古制自有社坛社火,大约也是这个模样。
好了,不说这些,你们快快把礼物送过去。”
陶十七答应一声,也不等柴信,一个人提着礼物兴冲冲地跑了上去。
有人收了礼物,保正带了几个老人,和一对新人,急急迎了过来。
乡下人没有许多讲究,新娘早就去了盖头,大大方方与新郎一起,上前来参拜了。
众人迎着,把杜中宵和苏颂两人领到火堆边的主桌上,柴信和陶十七则被安排到其他桌上了。
在主桌落座,杜中宵眼睛一扫,见到边上的一张桌子坐着一个执笔的中年人,桌前几个人提着刚才杜中宵送的礼物,不知在说些什么。
知道那是记喜账的,自己的礼物在这个小村算是重礼,那些人家要详细分清,哪些是主人家的,哪些要待客的人家明天分了。
庄户人家办这种大事,一家人怎么承担得起各种花销?不说新人的衣物,新房的装饰,就只是今夜招待客人的酒席也办不起。
每遇这种事,都是几家人合伙,你出多少东西,我办一桌酒,他出一只鸡,一点一点凑起来的。
这样众人合力,一个村子才能维持下去。
古人安土重迁,这种关系有时候会持续数代,就是所谓的世交。
杜中宵家里出事,李兑回乡之后见到杜中宵,见是可造之才,带到京城,诸多帮忙,便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
从李兑和杜循的祖父那一辈起,两家便就有红白喜事互相帮忙的传统。
五代战乱,中原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很罕见,大多数的村子是靠这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村里各种头面人物过来见礼毕,保正才指着新郎对杜中宵道:“这位安三郎,在本乡与我家是多年世交。
他母亲生病,不合在药店里赊的药材多了,利钱也还不起,债一年多似一年。
因家里债务,他阿爹只得在债主家里做活。
留在家乡,没个翻身的机会,便随着我来到这里。
原想着带着他离乡,让家里的债累他一爹一世,不要连累了后代,没想到在这里的日子竟能过好,还有余财攒下来。
这位新娘,是河对面村里的,因为家中三个弟弟,守到这个年岁才嫁人。
就是听说我们这边日子好,才肯嫁过来。
官人在这里垦田,对我们这些人来,委初是再造之恩!”
第58章百年计
乡村私酿淡而无味,杜中宵随口喝着,边听保正讲着垦田以来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营田务这里还没有产出粮食,全靠着调过来的粮食和发的钱生活。
由于发得及时,生活水平高于当地,被很多当地人羡慕。
最近几个月,甚至有周围的客户,贪图营田务的待遇。
拖家带口来投的事情。
由于这些事,杜中宵在此地垦田受到当地大户的报怨。
自己接任知县之后,杜中宵才有些理解为什么以往营田给的待遇不高。
给的待遇高了,会吸引当地的客户,地多的主户田地租不出去,影响当地稳定。
自己是知县,县里的治理要靠那些大户支持,也就是最近因为马蒙一案,没有人敢出来指责杜中宵就是了。
保正不无感慨地道:“知县官人宅心仁厚,我们这些小民衣食无忧,谁不羡慕?前些日子我听说新开的村里,有当地无牛畜的主户,都把家里的田卖了,来营田务入社呢。”
杜中宵吃了一惊:“还有这种事?数辈辛劳才攒下些田来,怎么就肯卖掉?”
保正道:“哪里要那么辛苦!
这一带地价不高,一般的地只要五百文一亩,若是下等户,能卖几贯钱?与其守着那些地,年年还要租牛耕种,不如卖地来营田务赚些现钱在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