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从京津两地的反馈来看,至少还有上百万的册的销量可以去掘,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乘法。
燕京,《十月》编辑部,余切参加了编辑部的简短庆功会。
张守任兴奋地大喊:“卖光了,一万册卖光了!”
他伸出手指,“一万册是印,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会有三十万册,还会有一百万册!”
“《高山下的花环》是近几年很受欢迎的小说,单行本当年卖了一百八十万册,因为纸浆不够用,全国共计有九家出版社先后印刷了这本书,我们争取不要碰到这种情况,把美丽的‘新现实文学’果实,完全的吃到自己肚子里面去!”
许久没见的王世民也在庆功会上。
一般来说,王世民负责总览全局,他已经很少出来单独为了某一分类的作品来庆祝。
但余切的小说不一样,这一系列书是否成功,已经代表了杂志社最根本的创刊目的:引领文学潮流。
“我们是否引领了文学潮流?”
在这里,王世民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81年,我和几个老朋友创刊,作为杂志人错过了引领一时风尚的《班主任》,错过了《伤痕》,我感到很可惜……”
他的目光看向余切,感慨不已:“但我没有想到,一种新的东西可以那么快的出现,我想如果我不能再扬光大,在许多年之后我会为此而后悔。”
王世民深情道:“我希望将来历史来记住我们,不因为我们写了一些评论文章,而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杂志人,作为编辑,因为我们那一双眼睛。”
“所以我们是否引领了文学潮流呢?不由我们来评价,而由读者来评价,由其他的作者,由时代来评价!”
张守任听到这话“啪”
的站起来,竟然说不出话,而是紧紧握着王世民的手。
余切并没有经历过这两个编辑老头冒着坐牢风险的创业过程,心中的激动肯定远远比不上他们。
但余切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俩没有忘记余切,而是非要让余切来站到前排,全《十月》上下拍了一张大合影。
《十月》杂志社的位置比较偏,两三年前成立的时候,这里还是庄稼地,种的麦子,还有一些桃树。
当时没想到会如此成功。
创刊伊始,因为文章过于少,评论组没什么可分析的,就天天分析伟人写过的诗词。
因此得名“伟人著作分析办公室”
。
但王世民显然以此为荣:“三大战役,跨大江、追穷寇,我们才刚刚打完第一场,看到了一些胜利势头,还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
“还不是骄傲的时候,还没有到一锤定音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