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第二次印刷的三十万册迅卖光后,根据各地汇总而来的反馈,京城出版社紧急制定了再印刷五十万册的计划,交由当时最好的印刷厂——新华印刷厂印刷,地点位于西直门往南一点。
新华印刷厂从名字看也知道是新华书店的厂子,承担了一系列报刊、文学名著、专业书籍的印刷任务,其单日最大印刷量达到百万册。
因为《大撒把》单行本的热卖,近一周内,新华印刷厂已经停掉了一些国外名著原先的排期。
机器没日没夜的转,工人分了三班倒,印出来的书页热得烫。
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全燕京都不够印了,得其他地方印刷厂也加入进来。
余切跟着《十月》主编王世民跑去燕京出版社开会,就是为了要纸浆,纸浆不够用了,就跑去其他出版社请求“匀”
一些份额出来。
这些事儿算“出差”
,三块钱一天,吃喝也是王世民来请。
余切已经成了明星,他彻底在燕京的文学圈出了大名。
不论到了什么地方,都有人拿着书来找他签名。
尤其是他在书上印了照片,他又长得很有辨识度,以至于原先不认识他的现在老远就能认出来了:“余切?余切啊!
你,你是余切老师!”
崇文门外东兴街51号,《十月》杂志社。
张守任给了余切一批新到的读者信件,因为数量有几百封,太多了,张守任拿不过来,就让余切自个儿开车拿回去。
《十月》编辑部现在忙得起飞,张守任说:“几十个编辑合用一个电话,大家挤在一起,一个屋子装了六七个编辑,我就一张桌子,信多得没地方放。”
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张守任连下脚的位置都没有了,他桌底下全是垒起来的信。
张守任道:“因为我们缺乏纸浆,现在连作者、读者的来信也都扔了。
张贤良的、王濛的,屈铁宁的……手稿,通通扔掉了,拿去造纸浆,非常可惜。
你的我留着的,因为你要求自己的手稿必须留着。”
这年头的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手稿的价值。
未来一张名作家的代表作手稿,一张纸就能以数千元来计算,比作者当时赚的稿酬还多得多。
当然,如果打字电脑出来了,余切肯定要和马识途一样,用打字代替写字的,那是六七年后,恐怕他已经不太在乎钱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