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刘管事当下是对郑山辞信服,他差杂役去打听,知道这是借了别处的风才让他们的白瓷好卖起来,正如郑大人所言,这冬天过去后便不可大量生产白瓷,免得卖不出来积压在库房里。
余下的陶瓷他们还做了茶具,郑山辞瞧了茶具一眼,“把茶具上染上梅花的纹,这梅花用雕刻出来的,不要上色更显清雅。”
刘管事忙不迭点头,“郑大人的话,小的是信的。”
花瓶是卖出去了,再带一阵茶具的风,这个冬天赚的就够他们吃一年了,要是茶具卖得好,够他们开张吃两年。
现在这制瓷坊哪还有当初奄奄一息的模样,如今工人们都是打足了鸡血,巴不得每天都做几件拿到铺子上去卖。
“马上年底了,让工人们多上点心,年底我给你们包个红包。”
郑山辞笑着说。
刘管事应承下来。
晌午制瓷工人们吃饭后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时间。
在吃食上面,郑山辞也是跟厨房说好了,每五日让工人们见一次荤腥,每天都是三菜一汤的标配,油水也足。
以前厨房也还不错,但还是有些懈怠,被郑大人说了一通后,又见着纺织坊那几个厨子的下场,这般制瓷坊跟印刷坊的厨子引以为戒,不敢耍甚么小心思。
如今有人管着,他们就愈发小心了,厨子知道分寸后,工人们就吃得好。
换了管事每个月的月例也没拖欠。
“大伙先吃着,郑大人刚才与我说了,大家好好干,年底给大家包一个红包。”
刘管事借着吃饭的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工人们。
制瓷坊的工人顿时心里更有盼头了。
纷纷说郑大人真好。
士农工商,这工匠的户籍在户部是单独成册的,这做了工匠,这辈子就在官府里打了印记,一旦编入匠籍,工匠及其后代就得世代相袭,为官府做事,且不能随意脱籍。
匠籍制度还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类,他们分别要轮流到官营手工坊服役喝按月赴手工坊里服役。
这印刷坊跟制瓷坊的工人全都是编入了匠籍,这也是一份保障,他们在官府里盖了章,要是子孙手艺不差,官府保他们有一碗饭吃。
纺织坊大多是哥儿跟女子,只是随意在民间招一些纺织技术精湛的人,并未编入匠籍,他们来去自由。
今天便是要吃一顿荤腥,厨子做了红烧肉,这饭菜做好跟在膳房一样都是让厨子来打饭,以前是他们自己排队,要么性子急了就直接抢饭了,郑山辞瞧见一回,往后就让厨子来给他们打饭打菜,这才让他们变得老实规矩起来,不管性子再急,都是乖乖的排队吃饭。
郑大人说了,朝廷官员吃饭都要排队,他们这般抢着去吃饭不成体统。
一想朝中大臣都是这样吃饭的,他们这些匠人这样吃饭也是应该的,他们心里更得了认同感。
比起外边的工匠而言,他们身为官匠,大抵还是有优越感的,他们是大燕最出色的工匠,这才能到皇宫里干活。
每一件瓷器上都会有他们个人的标记,这既是一种追责的手段,也是赋予他们的荣耀。
今天的红烧肉颜色是焦糖色的,肉块饱满,外皮微焦内里酥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工人吃过第一轮后还能去添菜。
足足吃了三碗饭后他们才歇下来。
晌午睡觉有工房,都是大通铺,他们各自找好位置,杂役去拿了几盆炭火过来给他们烤着便离开了。
这炭火的分配宫中都有份额。
以往这些炭他们是一星半点也没见着,他们便是带了汤婆子来,另外家里的婆娘跟夫郎自己绣了手笼来暖手。
汤婆子需灌热水才暖和,还有使几个钱予厨子,让他们给汤婆子灌水后,他们拿着汤婆子放进被褥里便暖和了。
有的工匠是刚被选上才入匠籍,有的祖上都是几代匠人了,手里积蓄,这般把汤婆子拿去灌热水松快一阵也是省得的。
“这厨子也知郑大人的厉害,我去灌热水只收了我一文钱。”
工人听说只收一文钱,心思就活络起来,自己拿了汤婆子也去灌水。
他们灌了水自己放进被褥里,眼下还是睡不着。
晌午吃饱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睡下开始打鼾了。
余下睡不着的人还多聊几句,大概都是家长里短的,家里的婆娘跟孩子,京城中听来的八卦。
说来说去说到今年攒了多少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