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亦凝指甲划过汝窑盏沿,溅起泠泠清响,“莫不是臣没让殿下满意?殿下说说看,臣一定让...”
亦凝嘴角的笑音未落,那缠着她手腕的伽南香珠突然收紧。
“帮我——梳。”
随着玄羽翻掌的动作垂落在香珠坠子的赤色流苏,堪堪扫过亦凝手背,激起又是细密的痒。
忽有夜风卷珠帘,将他未束的乌发吹作流墨。
发间似有似无的凉颤巍巍掠过亦凝耳际,凉意未消,又见他拈起鎏金博炉盖子在哪里端详着,“大人总是在想些不该想的。”
他那戴着翡翠扳指的拇指轻按在亦凝唇畔:“这时候还敢心不在焉?”
玄羽的尾音浸着蜜似的,偏是指尖生出了些尖锐的力道,那力道透着三分狠戾,生生将亦凝的手腕揉出了一团残红。
窗外玉漏声催,他忽将鹤氅轻扬。
大氅内衬竟是茜素红,翻涌时恰似泼天血浪裹着玄月。
腰间蹀躞带垂落的羊脂玉连环撞出碎玉声,混着他身上沉水香,竟把满室暖烛都浸得阴寒起来。
亦凝看着那最惑人含情眼,明明是噙着万种风流,偏在瞳仁深处凝着千年不化的冰。
他眼波流转间,却是那白玉骨珠碰着案上青玉砚台,只听见叮咚一声,惊得梁间渺渺回音,倒把菱花窗上投映的烛影搅作魑魅魍魉。
“我不走了,殿下可要给我一个交代。”
乌州书院创立之初,只是一个顾泉,钱喻止等人的学术团体,但是他们借助讲学评议官员、讽议朝政,渐渐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后来为了加强对乌州书院的治理,顾泉,钱喻止等乌州书院有声望之文人墨士制定了《乌州书约》,书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次,每月小会一次,算是骄木断骨,鹫鸟孤鸣,即使荒芜的苦旅中,孤芳自赏,为解囚笼囹圄之困,缄默生平。
微光皓月,野火焚原。
满怀冰雪,诗香目下白,初逢众生何出窥迷茫,前路我位阻却澎湃,至此山川浩海,而我独行百丈天堑。
刀锋从不自指,扶摇逆天,平步上青云。
无需缄默,你的刀锋,向来为剑。
这算是梧州书院能坚持这么度年的原因。
宏德年间,随着顾泉的社会声望的高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加入其中,他们借乌州书院之名干预朝中势力,渐渐酿成了沂党,江党之类的门户之争。
由此随着书院的扩大,乌州书院的内部人员的构成也愈加复杂,有闲云散鹤的野学者、在朝官员,他们的政治操守、品行观念各不相同,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剧了这书院内部的的管理的难处。
起初其他地方的豪绅还处于观望,并未轻举妄动,就在两党对峙的局面形成之后,不远万里的抚州地方的豪绅也加入了党争之中。
本来就只是在朝堂之上政见不和,一些言语上的小摩擦,也就是你我争辩几句的小争端,在这种朋党氛围的怂恿下,势态越来越严重,甚至闹出到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尽管东林党起初的动机是以讲学为主,但是后来大家宁可误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集团的私利,酿成了意气和权力之争。
从淮抚之争到国本之争,再到三案之争,沂党积极参与其中。
在这些事件中,沂党坚持清议,轻视事功,并且以党派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具体到东林党组成人员,他们也不都是重视名节的贤良,总体来看,他们是一群缺少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纠缠于细碎之事,对非官员苛察,私心严重的士大夫群体。
乌州党人在永安初年,曾一度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是他们除了起用大批被沂党罢黜的党人之外,就是打击异己,而在面对迫在眉睫的洛渊国南疆战事时,一向能言善道的他们,此时却是碌碌无为,即使是围坐桌前,却也是拿不出半分子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七天里表现得也颇为明显。
面对这样生死存亡的危难之局,沂党人眼光短浅,一心沉迷于党派之争,为了拼命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甚至想从从别的地方下手,而这种行为也让了乌州书院在圣上心里的厌烦之感,逐渐上升。
沂党人在宏德末期也曾经遭受打击,虽然陈贯一已经丧失了地位,可是眼下他们得重振旗鼓,
新一轮血雨腥风地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