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郑玄这番定论,是周瑜没有想到的,院中众人也开始议论起来,周瑜打量左右,左边的诸葛亮姿势板正地跪坐者,垂着头,闭着眼,也不知是不是在思考,右边的孙策也闭着眼,可以确定是睡着了。
郑玄给足了大家讨论的时间,那名世家子弟在和左右交谈后,站起身,对郑玄恭敬道:“请使君赐教。”
郑玄道:“曹班名声不及王允,只有善待百姓,才能换来好名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她需要名声,来为她挟天子都长安正名。”
“王司徒在洛阳,身边唯一能依仗的武将只有长沙郡太守孙坚,单凭孙坚他无法和曹班抗衡,只有施行仁政,令天下百姓归附,才会有有识之士投奔于他。”
郑玄的回答周瑜十分认可,院中众人也频频点头,他在心里默默记下,身边的孙策听到父亲的名字,猛然惊醒了,拉着周瑜问郑玄在说什么,怎么说到父亲了,却在此时,周瑜另一边的诸葛亮站了起来。
“使君的意思可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诸葛亮清亮的声音,不急不慢的语调,如一块石子不经意地投入池塘,却在周瑜心里掀起涟漪,久久不能平息。
他听到这话,很快察觉到不对,心里一惊,想阻止诸葛亮,又紧张地看向坐在廊下的郑玄,见郑玄只是眯着眼睛看着诸葛亮,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更没有阻止他的发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诸葛亮这话应该是出自《孟子》,“得民心者得天下”
,意思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孟子这番话,意在引导皇帝施行仁政。
——曹班和王允,二者之中有任何一人是皇帝吗?
院中显然也有人意识到了诸葛亮话语中的悖逆,议论的声音大了起来。
诸葛亮却是置若罔闻,一副不得到郑玄的答复不罢休的意思,继续道:“既然得民心者可至其终焉,那要民心便可以了,曹侯为何还要挟天子呢?”
院中有人似乎理解了诸葛亮的想法,也附和道:“曹班挟天子,这样的行为和董卓有什么区别呢?请使君明示!”
孙策这时也反应了过来,问周瑜道:“曹班想做第二个董卓吗?”
周瑜眉头紧蹙,抿着唇,沉默不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曹班所要做的,但直觉告诉他,诸葛亮向郑玄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反对曹班的意思。
好友身上那种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去抓,都抓不住的感觉,又来了。
自他和诸葛亮相识后,他没有一刻停止学习,即使好友给他带来的一些书籍被家中长辈称为“秽籍”
,他也一概来者不拒。
就像郑玄所说“比物丑类”
,他像一块海绵一样,从好友身上汲取知识,他相信只要他见识得足够深远,他就能有判断力去辨明什么是“正”
和“谬”
。
还远远不够,周瑜心想,他看向站在他旁边的少年,少年年纪比他小,未来留给他的时间,远比自己要多,可他却已经远远走在自己前面了。
诸葛亮在交州格物院学习,是院中诸生的佼佼者,他怎会不理解曹班的所作所为呢?
就在周瑜疑惑之间,廊下的郑玄却突然笑了出来,他摇了摇头,对诸葛亮道:“你要问,直接问便可以了,这般拐弯抹角,是怕我不回答吗?”
诸葛亮的表情有些倔强。
讲习的最后,郑玄给了诸葛亮答案,虽然从好友的表情上来看,这个答案并没有说服他。
——时间。
这是郑玄的回答。
曹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时间?
周瑜和在场所有人,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讲习结束后,孙策见周瑜和诸葛亮的表情一个比一个郁闷,一左一右将手搭在两人肩上,揽着他们一边出了县府:“怎么你们这些听懂的,听完反而还不如我一个没听懂的开心?”
周瑜苦笑:“做学问就是这样的,知道的越多,才能意识到有更多不知道的事物,明白自己知道得还远远不够,所以知道得更少,反而更快乐。”
孙策挠头:“所以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少?”
诸葛亮噗嗤一笑,周瑜也笑了:“可以这么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