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权七小说】地址:https://www.quanqihao.com
413楼(大鸟胃):以前觉得,小皇帝皇位都给他叔叔,关系真好,现在发现关系不是一般的好,皇位都又给他唯一的孩子了。
,!
414楼(楼主):圣天子选继承人还是很严谨的,看才能来选,而不是看关系。
就冲着第五宁能做皇太女几十年不骄不躁,已经远超其他太子了,要知道她面对的皇帝那是圣天子,他可是六七十都发如漆黑,没有皱纹的。
415楼(成非黑子):那确实。
别的继承人才做几年啊,一个个就觉得自己精神受不了了,多撑撑他们就能送走自己老爹的,第五宁说不定都能被圣天子送走,人家都精神状态良好。
416楼(只醉清风):那还是不一样的,圣天子培养继承人,是真不偏不倚,所有人都先去上课,平均智商达不到,毕业都毕业不了的先刷掉,能上学宫的学生里,有毕生爱好和事业的,也刷掉,再在剩下的人里统一培养,让他们直接做个小官看个人的能力。
第五宁能做继承人,是因为她自己能力出众,天子、同辈和官员们都认可了,才有天子的册立。
417楼(泡泡茶壶):公孙丞相还在《新字旧事集》里分析了,说陛下深意,又是以自己的威望给继承人加分,又是提前告诉其他人,只有他是唯一能和天地沟通的人,以后的大晋君王都做不到,提前来给大家预告,418楼(只醉清风):圣天子给臣民预告的事情多了去了,上到日食月食,下到地震洪水,他什么都能提前给国家做安排,两三年来一回,大部分时候都是风调雨顺无事发生,听着都过于离谱。
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来了洪水台风都会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不要说那个时代了。
大晋上下在困难的时候怀念圣天子,是真的有原因的,纵观其他朝代,谁不是年年赈灾,还时不时就有饥荒、起义,而这些,在大晋朝中前期,尤其是圣天子还在大晋的那七十二年多的时间里。
七十多年,大半个世纪,领土之内没有什么农民起义,没什么可以说得上损失的灾害,我听了我都觉得这是人间天国。
419楼(大风吹):说到饥荒和起义,后面的朝代应该反思一下。
圣天子时期为什么没有什么饥荒和起义,因为人家废了人头税鼓励生育,不搞苛捐杂税,收田税都是取地五年的生产平均值来,就按田的数量多少来征税,给了平民百姓活路。
他们呢,一个个苛捐杂税多的,横征暴敛,把人逼得活不下去还有脸骂人家暴民。
420楼(楼主):大晋努力钻研农学,可以说工业化前的农业时代,精耕细作的技术已经被他们玩出花来了,甚至已经培育出了能抗风抗倒伏的水稻和麦子,对农业的研究,他们就差突破高产大关了。
根据资料显示,大晋农学家们努力方向也是为了实现粮食高产,只是天意弄人,在他们攻克这个最后难题前,大晋遇上各种灾害,大晋没了,他们没了,传承记录也没了。
如果在惠帝时候就能有粮食突破,大晋说不定还能有救。
421楼(只醉清风):后面的王朝农学进步缓慢,农学也和其他学科一起不受重视,这些自己没文化又不重视农学的皇帝们真该反思。
骂的就是魏武帝,你考不上洛阳学宫,还放弃长乐学宫,搞的后面周重启洛阳学宫之后就只在里面教文科,导致大晋好不容易摸索出的辉煌文明全面倒退。
但凡你多重视重视教育,好好对待两个学宫,说不定就能发现学宫的地宫。
为了保存学宫越来越多的材料,两座学宫都在地下深处建立了储存所,纸质材料甚至到我们现在都完好无损,甚至还有目录分类和注意事项,可想而知曾经的学宫师生们是如何包含期待后人来查找资料的。
但是从魏到近代,就没有一个王朝发现这座地宫,一直到我们上世纪,地宫的文明才重现于世。
里面除了仝拾出使西域的符节,还有很多珍宝,这些记录知识和历史的巨量资料,更是连我们都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整理,知识的跨度之广,让这两个学宫博物馆都是按学科来分教室的。
去看博物馆真就跟上课一样。
这样海量的知识,那些个王朝真是废物啊。
422楼(泡泡茶壶):晋末和后面王朝废就废在这里了,大户的税收不上来,死命压榨中下层。
别的不说,圣天子在位时候,十年就搞一次全国田地人口数据清查,文帝、昭帝、康帝时候也都能查,庄帝时候就只能二十年来一次了,怀帝时候数据不稳。
后面的王朝,也就建国那会儿能查,查还查的不全,谁也不能像圣天子一样搞统计。
423楼(大鸟胃):这么一数,发现大晋509年国祚,其实皇帝数量也不多,都不到二十个,人家两百多年的王朝也是十多个皇帝。
武帝、明帝、圣天子,加起来就91年,文帝11年,昭帝32年,康帝35年,庄帝47年……第五家还挺有长寿基因,洛阳学宫医学又发达,大家都能活到七、八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424楼(楼主):去两个学宫博物馆看了,看了感觉我二十多年学都白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